看完《狂飙》,我们都想成为高启强

好房汇
2023-02-04

此外如果没有湘江,城市是黯淡的繁华


图片

我们身处狂飙的时代,我们在《狂飙》中找寻自己失去的、未曾满足的,或者值得警醒的岁月。


春节假期,电视剧《狂飙》俘获全民。


不同圈层、不同年龄观众爆肝追《狂飙》,“今天你彪了没”成为大家的热聊话题。


豆瓣评分“高开疯走”,已高达8.8分。


图片

《狂飙》以非常高的完成度,还原出了世纪初那群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图景。


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,总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共鸣感和共情感。


在大时代浪潮下,我们感慨高启强、安欣的命运,也感受到一种对命运的选择、抗争或妥协。


从他们身上,看到我们自己——这或者是我们喜爱这部剧的原因之一。


一、从高启强身上,看到自己的影子


从卖鱼贩跃身成为集团老大,高启强的“逆袭”满足了普通老百姓们“看爽文”心理。


出身底层的高启强,像极了这个社会大部分老百姓群体的出身——这是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到的,自己的影子。


咸鱼翻身的高启强,完成了绝大多数人所无法做到的阶层跨越——这是有梦想的我们,却实现不了的,到达不了的远方。


图片


当然,他是个反面人物。他的违法行为,犯罪行为绝不提倡。


但不得不承认,他的成长经历太容易让人产生共情。


绝大多数人都跟高启强有相同的出身。我们没有背景、没有资源,能力一般,认知一般,想要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太难了。


时代大潮,潮起潮落。人生如梦,我们浮浮沉沉,随波逐流。


多少青春梦想,被打碎,多少远方,一辈子到达不了。


对或者错,前进或者沉沦,在乎个人的选择,又似乎别无选择。


图片


二、大学生走向深渊,是困境,是现实?


除此之外,令我感到深深不安和害怕的,还有一个大家谈论得较少的人物:高启胜


原本一个懵懵懂懂的大学生,最后却因为自己的扭曲内心,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,再也无法完成自我救赎。



在他身上,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,准确来说,是当下很多大学生的影子。


图片


这些90后、00后大学生,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下长大,却在经济放缓下进入社会。


机会竞争更加激烈,竞争不断内卷化,许多普通家庭背景出身的他们产生了更多不公平感、相对剥夺感甚至仇富心理。


他们,在风险社会中又遇到疫情,优胜劣汰的社会生存法则另我们感到迷茫、异化。


即便一生奋斗,可能也无法摆脱命运,可能也无法到达别人出生即有的条件。


在这种情况下,当代大学生如何选择?如何自处?面对诱惑能否坚持底线?坚持的意义究竟在哪里?这个社会的土壤能否健康到支撑我们走正道成长?


图片


所以,下一个高启盛,可能是千千万万个当代大学生高启盛。

你敢说你没有过幻想一夜暴富“中彩票”的心理?又或是在遭遇挫折及不公平待遇后的某个夜晚瞬间,没有产生过某些“邪恶”的想法?

我感到深深的害怕和不安。


三、人性的复杂,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


人性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。


只有小孩子看电视才会不断询问: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?


长大后的我们,早已明白,这样的答案的问不出的,甚至我们穷其一生也追寻不到。


所以,我们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或者电视剧,对反面人物和正面人物的塑造,决不能仅仅是脸谱化的、刻板的,一定是复杂的、杂糅的。


如果角色单薄,无论是“恶”还是“真善美”,还是“正义必胜”,都会如同“假寐”难以引发共鸣。


图片



和以往电视剧刻画反面人物不同的是,《狂飙》中的人物,在社会染缸浸染下大多改变了之前的生命底色,人性呈现出了复杂、善变、多面性。


剧中的黑社会反派人物高启强和高启盛兄弟,开始并不那么可恶,还特别令人同情和怜悯。


因为,他们都曾经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底层和被欺负的弱者。


高启强的坏,既有自我的选择,也有命运的推动,还有大环境的裹挟。


从高启强两兄弟身上,我们可以看到贪婪、趋利、避害等人性的“恶”,也可以看到善良、爱心、亲情等人性的“善”。


图片


同样的,从“内奸”刑警队长曹闯身上,我们可以看到警察的正直、尽职尽责、对待徒弟的真情实意,也可以看到面对名利职位升迁时候的贪婪。


此外,安欣这个角色,自带理想化的一身正气。只是,他的这种“善”却被高启强利用,客观上助推其走上了黑社会的不归路。所以很多人说,是安心一手“培养”或者“造就”出了高启强。


图片


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,即本我、自我和超我。


在本我的潜意识中,容纳了我们每个人杂乱无章、不稳定的、本能性的、被压抑的欲望,或者是不被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允许的人性的“恶”。


这就是人性的复杂,没有哪一个人一开始就是坏人,坏人也并非一无是处。


正是对剧中人物复杂人性的刻画,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,展现出了这个世界丰富的差异性的真实美!


四、激进狂飙的大时代,无力悲剧的小命运


被判处死刑的高启强,有人说结局烂尾,也有人评价结局大快人心。


小编个人觉得,这样的结局,达到扫黑除恶的目的,并且还社会的风清气正,无疑在大方向上是人心所向。


这样的结局,或许也是一种美好期望。


我们看很多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苦难人生和悲剧命运,总能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无情和宿命的无常感。人物的命运,仿佛有一只宇宙中无形的的大手在操纵与推动,这种无力感,也是


《狂飙》所给我们展现出的“命运的不可知性和偶然性”。


这也是悲剧的魅力。


图片



触碰暧昧边界的社会问题,思考真相背后的本质矛盾,刻画真实可感的人性温度……通过《狂飙》,我们看到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基层的社会生态,老百姓生存环境的生态,以及权力生态。


从个体的命运起伏中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,看到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对人性的冲击,看到黑暗与光明,看到精神坚持与失衡,亦可从英雄的人生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——我想,这是《狂飙》值得尊敬的理由。


•   •


编辑:雯若锦 综合整理

文章来源:湘江发现

城事·楼事·身边事,吃喝玩乐购,城市全媒体

城市热点、美食好物、八卦爆料,投稿/约稿/联系/:13142019370(微信同号)

湘江发现




阅读0
分享
写评论...